蓝莓病虫害防治技术
1、人工防治
11月下旬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虫枝,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
蓝莓果实成熟期,用防鸟网或稻草人、电驱鸟器、鞭炮等方式驱赶鸟类。
2、化学防治
4中下旬~5月上中旬,用50%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1200~1500倍液混合防治2次,2次间隔10~15天。
8月中下旬~10月份,用50%多菌灵400~600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乳油1000~1200倍液混合防治1~2次,具体根据田间病虫情况而定。
化学防治必须做到:果熟期前20天~采果结束期间不能用药;不能使用剧毒农药,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
越橘病害
1、蓝莓缺素症
蓝莓缺素症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因为蓝莓生长的适宜土壤为pH4.0—4.8,在调节土壤酸度时,往往会导致土壤中的某些元素缺少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常见的缺素症有:
1.1缺铁失绿症 是蓝莓常见的一种营养失调症。其主要症状是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叶脉也失绿,新梢上部叶片症状比较严重。引起缺铁失绿症的主要原因有土壤pH值过高、石灰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等。最有效地方法是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铵,若结合土壤改良掺入酸性草炭则效果更佳。叶面喷施敖合铁0.1%—0.3%效果更好。
1.2缺镁症 浆果成熟期叶缘和叶脉间失绿,主要出现在生长迅速的新梢老叶上,以后失绿部位变黄,最后呈红色。缺镁症可对土壤施氧化镁来矫治。
1.3缺硼症 其症状是芽非正常开绽,萌发后几周顶芽枯萎,变暗棕色,最后顶端枯死。引起缺硼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不足。充分灌水,叶面喷施0.3—0.5%硼砂溶液即可矫治。
2、蓝莓焦枯病毒
蓝莓焦枯病毒可引起叶片和花死亡。受害植株最初表现症状是在早春花期,主要是花萎蔫,并少量死亡,接近花序的叶片少量死亡,老枝上的叶片叶缘失绿,这种状况每年发生。一些抗病性稍强的品种只表现叶片失绿症状。受侵害萎蔫的花朵往往不能发育成果实,从而引起产量降低。蓝莓焦枯病在田间传播迅速。据研究,传播主要是由蚜虫实现。防治这一病害最佳方法是定植无病毒苗木,选择定植园时,确保该地及临近园没有此类病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临近蓝莓园种植的是抗病品种,虽无症状表现,但却可能感病,是永久性的病源。一旦发现植株受害,应该马上清除烧毁,并在3年内严格控制蚜虫,防止未来发病。
3、蓝莓病毒病
此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该病毒最显著地症状是当年生枝和1年生枝的顶端长有狭长、红色的带状条痕,尤其是向光一面表现严重。在花期,受害植株花瓣呈紫红色或红色,大多数受害叶片呈带状,少数叶片沿叶脉呈红色带状或沿中脉呈红色带状。有些叶片呈月牙状变红或全部变红,受害枝条往往上半部弯曲。它的传播是从植株到植株,主要靠蚜虫传播。病毒潜伏期为4年,即4年后才表现症状。利用带病毒植株繁殖苗木是这一病毒在圆片之间传播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防治最重要的措施是杜绝病株繁殖苗木。在田间,当发现受害植株后,用杀虫剂严格控制蓝莓蚜虫,利用机械采收时,对机械器具喷施杀虫剂,以防止携带病毒蚜虫向外传播。
4、蓝莓叶斑病
蓝莓叶斑病到目前为止发生区域较少,但一旦发病则危害严重。从发病开始几年内,茎干死亡直至全柱死亡。不同品种对此病抗病性不同,症状表现也不一致。例如“卢贝尔”抗病性差,受害植株5、6年后表现为多年生茎干死亡,重新抽生枝条生长矮小病畸形生长,叶片有斑点,有时枯斑。而“泽西”品种表现较轻,茎干死亡较少,但树体生长矮小,由于节间缩短,枝条上部叶片呈簇生病变黄绿,叶片较正常叶片变小。叶斑病主要由蜜蜂和大黄蜂的授粉活动传播,其传播范围可根据蜜蜂的活动范围达1平方公里以上。防治此病的最佳方法是清除病株。利用杀虫剂,使蜜蜂不能授粉,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此病的潜伏期为4年,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利用ELISA酶联免疫技术可比较容易的进行早期诊断。另外,在生产中控制放蜂也可有效控制此病的传播。
5、蓝莓的僵果病的发生特征是什么?如何防治?(摘自中国蓝莓)
僵果病是蓝莓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初期新叶、芽、茎干、花序等突然萎蔫、变褐。最终受侵害的果实萎蔫、失水、变干、脱落、呈僵尸状。越冬后,落地的僵果上的孢子萌发,再次进入第二年循环侵害。僵果病的发生与气候及品种相关。早春多雨和空气温度高的地区往往发病严重,冬季低温长的地区发病严重。生产中可以通过品种选择、地区选择降低僵果病危害。入冬前,清除果园内落叶、落果,烧毁或埋入地下,可有效降低僵果病的发生。春季开花前浅耕和土壤施用尿素也有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
使用药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发生阶段,使用不同的药剂。早春喷施50%的尿素,可以控制僵果的最初阶段,开花前喷施20%的嗪胺灵可以控制第一次和第二次侵染,其效果可达90%以上。嗪胺灵是现在防治蓝莓僵果病最有效的杀菌剂。
越橘虫害
1、 叶蝉
蓝莓叶片虫害最严重和最普遍的是叶蝉。叶蝉为棕灰色,楔形,体形约0.074cm。叶蝉对蓝莓叶片的直接为害较轻,但携带并传播的病菌可造成严重的生长不良。第一次喷施控制蓝莓果蛆虫的药剂可控制叶颤,但需要第二次喷施以控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的发生。叶螟和卷叶螟对蓝莓产生的经济损失则较小,现已发现主要有两各种。它的为害主要是幼虫将其危害的叶片卷起。喷施防治果实虫害的药剂即可有效防治叶螟和卷叶螟。一般这两种虫害危害较轻,不至于造成产量损失在开花前施用1605即能有效控制。(摘自中国蓝莓)
2、 蝼蛄
蝼蛄,直翅目、蝼蛄科。分布在全国各地,是蓝莓上发生的较重的地下害虫之一。危害蓝莓幼苗,可造成枯心苗,幼苗茎基部被咬,严重的被咬断,使嫩叶变黄枯死。在北方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动,在洞口可顶起一小堆土,并扩成弯曲隧道。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其最活跃的时期,也是第一次危害高峰,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转入地下活动,6—7月为产卵盛期。9月份气温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昼伏夜出,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盛,特别在气温高、湿度大、闷热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动。有趋光性、趋化性、趋粪性和喜湿性。目前蝼蛄的防治技术有灯光诱杀和毒饵诱杀。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高压灭虫灯等诱杀。毒饵诱杀:用50%辛硫磷乳油1Kg兑水3—4Kg,拌入炒至糊香的麦麸、豆饼渣。分堆施放,闷热天黑前施放效果更好。
3、 苹毛丽金龟
成虫喜食蓝莓花和嫩果实,也取食蓝莓幼嫩枝条和叶片。明显的表现出随寄主植物、物候迟早而转移危害。成虫喜群集在一起取食,交配,通常将一株树上的花或梢端的嫩叶全部吃光以后才转移危害。有时1头成虫可在1株树上连续取食2—3天。成虫活动、取食均在较高燥处。成虫产卵均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土中。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土中越冬。防止方法是在虫害发生量较大时,在开花前2—3天喷施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消灭上树成虫。
4、 玻璃弧丽金龟
成虫喜食蓝莓花蕊和嫩叶,有时一朵花有成虫10余头,先取食花蕊后取食花瓣,影响授粉或不结实。幼虫以危害植株地下根部。一年发生一代,成虫4月下旬至8月初活动危害,主要食花,也吃嫩叶和果肉,夜间静伏土中或植物上,无趋光性。成虫白天活动春季多群聚在花上,食害花瓣、花蕊、芽及嫩叶,致落花。成虫喜食花器,故随寄主开花迟早转移危害,成虫飞行力强,具假死性;风雨天或低温时常栖息在花上不动,夜间入土潜伏或在树上过夜,成虫经取食后交配、产卵。卵散产在土中,幼虫取食地下嫩根,但危害不明显。
防治技术:1)人工捕杀成虫:利用其有假死的习性,傍晚在树盘下铺一块塑料不,再摇动树枝,然后迅速将震落在塑料布上的金龟子收集起来,进行人工捕杀。2)杨树把诱杀异地迁入成虫:用长约60cm的带叶枝条,从一端捆成约10cm的小把,在50%辛硫磷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倍液中浸泡2—3小时,挂在1.5米长的木棍上,于傍晚分散安插在果园周围及果树行间,利用金龟子喜欢吃杨树叶的特性来诱杀异地迁入的成虫。
5、介壳虫
介壳虫是危害蓝莓茎干的主要害虫,介壳虫可引起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寿命缩短。如果修剪不及时,往往侵害严重。防治的方法是在芽萌发前喷施3%的油溶剂。另一种危害蓝莓茎干的害虫是茎尖螟虫。它在枝条茎尖产卵,幼虫啃食茎尖组织造成生长点死亡。喷施防治危害果实虫害的药剂可有效控制茎尖螟虫的成虫。